hk_night_view

梁振英倡資助內地港人子弟學費

E2_0

(星島日報報道)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牽頭成立的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正進行新學年全球招生,昨在港舉行簡介會。梁振英回應家長提問時提到,將向特區政府反映,讓居住在內地的港人子弟,以學券方式獲得學費資助。他亦提到,南沙正發展「港式國際社區」,相信日後成為港人在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平台。
  去年9月正式開課,提供1至12年級課程的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招收港澳台的非內地籍學生,新學年學額約500個。校方昨在會展舉辦全球招生簡介會,吸引幾百名家長到場,未開放予傳媒採訪,但通過網媒直播。有家長問及現時入職公務員不再享有「海外教育津貼」及「內地及本地教育津貼」,校方會否提供資助。
南沙發展「港式國際社區」
  身兼學校理事會主席的梁振英回應指,理解家長考慮到子女在港,甚至赴外國升學有資助,在內地卻不獲資助的情況,將向特區政府反映,「香港人子弟在港讀書有15年免費教育,如果去內地,政府是否應該都有資助?我們都很想,因為政府如有學券,更多同學不會因為家庭財政問題,很想卻來不到民心讀書。」他透露,有政黨日前亦向他提出,資助港生在內地就學的問題。
  梁振英亦指,南沙正發展一平方公里的「港式國際社區」,作為港人在內地發展的重要平台,民心學校是組成關鍵部分,認為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吸引力與優勢各有不同,須集中資源,產生協同效應與聚焦力量,「香港人在大灣區內城市發展,不能『灑芝麻』,9個都平均做。」
  民心學校下學年小學至高中,每年學費介乎約10萬至14萬元人民幣,另設住宿費及餐費。總校長潘淑嫻指,民心學費水平約是內地國際學校的一半,新學年加幅亦輕微。

*所有資料由星島日報提供

hk_night_view

疫情|學生快測要求維持至本月底 蔡若蓮指下月有機會取消

新冠肺炎疫情平穩,本港早前已取消多項的防疫政策,惟學生每天做快測的安排會在本月仍維持。教育局長蔡若蓮今日(11日)表示,如疫情持續平穩,在徵詢專家意見後,下月有機會解除學生快測要求。

中學跨境生在本周三(8日)起可以回港上課,雖然大部分口岸運作非常暢順,惟部分口岸,如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巴士班次可能較疏,以致有學生遲到。蔡若蓮表示,已向巴士公司反映相關情況,會再作調節,亦已提醒學校應靈活處理。

另外,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的安排,惟部分行程只有一天,蔡若蓮強調學校仍可選擇2天或3天考察團,並解釋濃縮行程是因有校長反映才剛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學校要調撥人手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再安排考察會有困難。

蔡若蓮今日(11日)在商台節目中表示,每天做快測的安排之所以維持是因為學校才剛恢復全日面授課堂,由於學生會出外吃飯,加上會參與多項課外活動,故為加強保護才維持快測的安排,「家長又會放心啲,小朋友之間爆發風險又會低啲。」她續指,局方會在本月底再檢視相關安排,如疫情持續平穩,在徵詢專家意見後,下月有機會解除學生快測要求。

中學跨境生在本周三(8日)回港上課,雖然大部分口岸運作非常暢順,惟部分口岸,如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巴士班次可能較疏,以致有學生遲到。有聲音擔心,小學及幼稚園跨境生在22日起回港上課後會再加劇相關情況,蔡若蓮則指,已向巴士公司反映相關情況,會再作調節,亦已提醒學校應靈活處理。

她亦表示,早前已向香港校巴及跨境校巴批出通行證,局方亦有就相關事宜向營運跨境校巴的承辨商溝通,並引述他們指預備情況理想,相信在獲得批文及路線安排好,就可以提供到服務。

至於健康申報方面,她表示,早前亦與內地作好溝通,深圳當局會作特別安排,家長可以為子女先領取「黑碼」,再打印傳給校車保姆打印,以方便集體在口岸辦理。她又提醒學校,不要急於要學生追學習進度,她留意到有學校已安排協助學生適應和融入校園的活動。

被問到跨境學生人數有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蔡若蓮表示,現時跨境學生大約有2.1萬人,數字與疫情前相若,但承認部分跨境學生家長因已安排子女在內地借讀,故希望完成相關課程後才回港讀書。她亦提到,局方每年會預留約300名跨境學童參與統一派位,近兩年都約有170至180跨境學童參與統一派位,而在宣布通關後,有幼稚園也反映多了學生叩門。

對於有調查指幼稚園或會迎來結業潮,蔡若蓮表示,新生嬰兒由2016年的6萬多名減至去年就大幅下降至只有3萬多個,形容學齡人口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她認為本港暫未有出現「少子化」的全球現象。不過,她表示,不同地區人口老化情況不同,過去一年雖有5間幼稚園停辦,但目前當局正處理1間幼稚園的開辦申請,亦有6間準備申請。

除學齡人口下降外,蔡若蓮表示會密切關注老師人手流失問題,部分英文、資訊科技及家政教師可能有被其他行業搶走,「因各行各業都話請唔到人」。她透露,當局已增加相關科目的教師培訓名額,而最近聯絡校方,亦表示現時情況已較去年好了很多。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的安排,最快四月起行,會先安排中五生優先參與。蔡若蓮解釋,由於目前未考察的中四和中五學生數目超過10萬人,加上中五明年將要備戰文憑試,對學生準備考試或調配老師人手有困難。

對於有學校批評部分行程只有一天,她指,相關安排是因為有校長反映中學剛恢復全日面授課堂,由於學校特別安排人手助適應校園生活,故再安排人手安排考察會有困難。她強調學校仍可選擇2天或3天考察團,「知道有校長希望學生可以去遠啲、睇多啲。」

她強調,內地考察為教學的一部分,如學生因健康問題可以向學校申請不去,但學校會紀錄在案,而局方亦會檢查相關紀錄,「唔可以話隨便話唔去」,希望同學珍惜機會,並呼籲學生應盡快申請回鄉證,以免到時沒有有效證件過關。

*所有資料由香港01提供

63ee0092e4b05e2c130a4916_v1

天水圍將建全港首間內地課程學校 覆蓋小一至高三 內地招聘教師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嚴璐瑶、俏兒)教育局今日(16日)公布,耀中耀華教育網絡有限公司獲甄選為最合適的申請團體,在天水圍一幅全新土地成立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非牟利私立學校。耀中耀華教育網絡有限公司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耀中耀華教育網絡副行政總裁(K-12教育)陳昕生預計,學校最快在2026/27學年開始運營,學額約900個,主要招收內地來港學生,並同時服務於有意來內地升讀的香港本地學生。

陳昕生表示,作為引領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之一,中國教育現代化展現的國際吸引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將透過「香港耀華學校」的設立和發展在香港有所體現。她續指,香港耀華學校的設立亦是對香港政府施政報告闡述「搶企業」、「搶人才」以強化香港競爭力策略的有力支持,為吸引和挽回內地人才及投資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記者提問為何耀中申請參與香港第一次引入「內地課程」項目,以及憑藉哪些獨特優勢申請成功時,陳昕生回應,在香港開辦第一間內地課程學校,具有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同時,特區政府的北部都會區規劃和「搶人才」計劃令他們看到內地課程的需求;耀中耀華憑藉90年的辦學經驗和20多年的內地辦學經驗,有信心可以做好項目。

耀中耀華教育網絡首席教育總監呂子德表示,香港耀華將會秉承內地耀華國際教育學校的傳統,在全面覆蓋國家1至12年級各級課程要求的同時,引入國家課程元素。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一方面讓學生不管在哪一個學段,都可以與內地課程無縫接軌,另一方面亦可以讓學生在日後升讀大學時,無論在雙語能力、學術能力和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充分優勢,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到內地或海外升學。

至於師資方面,呂子德表示,招聘的教師會同時符合特區政府和內地要求。他在招聘教師方面有信心,因為一方面香港本地有很多內地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而另一方面亦會在全國招聘,引入內地高質素教師。他又說,香港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學校,唯獨欠缺中國國家課程的學校,因此此次項目能夠填補這個空缺。他強調,耀中耀華學校富有經驗,且有良好的教育體系,相信能夠吸引更多學生來讀書。

香港耀華學校項目總監伍德基表示,開校後將分為四個階段穩健發展。第一階段,學校會在第1至3年開辦小學及初中。第二階段,學校踏入第4至6年發展中期,將循序漸進開辦至高中三年級。除開設內地高中課程,亦擬日後按需求開設國際課程,供學生多一項選擇。第三階段,也就是第7至10年,高中學生亦可選擇前往內地各省市的耀華國際學校,或香港耀中國際學校修讀國際課程,機構將提供轉讀銜接和輔導。

至於招聘教師方面,他指,耀華耀中學校擁有豐富的內地教育經驗,在開校初期,學校不僅引入普通話老師,還在全球招聘外籍老師,開辦具有國際教育事業的學校,他有信心在招聘教師方面能做好。

*所有資料由大公文匯提供

hk_night_view

香港身份的十大優勢

hk_night_view

2022年了,香港身份的討論熱度有增無減,它到底有什麼優勢吸引那麼人高技術人才申請?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香港身份有哪些好處和優勢:

1. 簽證便利

香港特區護照,是世界通行證,免簽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德意瑞等168個國家和地區,非常便利。

2. 保留內地身份

取得香港身份後,可使用香港居民身份證便利的往返兩地。

3. 子女享受15年免費公立教育

獲發香港身份證後,享受與香港本地居民同等享受15年義務教育(幼兒園3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學生每學期僅需繳納書雜費便可就讀香港公立中小學。

4. 內地升學優勢

港籍身份,憑DSE成績通過(免試招生計劃)直接升讀內地112所高校(含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除此之外,香港永居學生還可以通過“華僑生聯考”輕鬆入讀內地一本院校。

5. 無生育限制

在香港出生的小孩即可獲得香港永居居民身份證。

6. 完善的專科門診

可享受公立專科門診首次看病100港幣,之後每次只需50港幣,普通門診只需45港幣,此外住院費100港幣每天(無論什麼病),包含吃飯,住院費.

7. 職業發展優勢

在香港本地就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國際名企。香港身份不失為職業晉升的利器。

8. 自由營商環境

香港開放自由的營商環境下,成立企業的手續簡單快捷,費用低,門檻也低。而且香港的企業有利於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為品牌打造提供助力。

9. 全球少有的低稅率地區

香港進口商品關稅,公司企業稅,個人所得稅都明顯低於主流發達國家,特別是個人所得稅,香港政府規定,薪俸稅率封頂為15%,而且每年沒人居然有13.2W港幣的免稅額,這就使得全港一半以上的在職人士無須交薪俸稅,另外20%的人全年交稅也不到1000元。

10. 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對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在珠三角等九市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已繳稅額超過其按應納稅所得額的15%計算的稅額部分,由珠三角九市人民政府給予財政補貼。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未來將有更多利好的政策。